新聞動態
News Information
新聞動態
News Information
命運共同體下,聚焦企業高質量轉型發展——第八屆江蘇企業家高層論壇圓滿結束
11月7日,由思謀會、佰德集團聯合主辦的第八屆江蘇企業家高層論壇在南京圓滿舉行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、國內專家學者以及企業家們圍繞“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新時代企業高質量轉型發展”這一主題通過線上和線下方式同步展開深入交流。
集團副總裁何冬云女士致辭
佰德集團副總裁何冬云女士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,她表示命運共同體理念內涵豐富,不僅適用于國與國之間,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,這一理念同樣適用于企業之間的合作和企業內部管理。佰德集團將以立足江蘇、面向全國、輻射全球的戰略目標,在命運共同體理念引導下,做好人力資源服務工作,與企業同頻,共謀新時代企業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,最終實現共生共贏共發展。
面對數字經濟時代背景和疫情影響,企業如何主動適應外在環境的變化?企業如何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,創造社會共生的價值空間?全球經濟有哪些趨勢?企業又當如何從中尋找機遇?
針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們共同關注的話題,南京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、商學院名譽院長、行知書院院長趙曙明教授,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、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陳春花教授,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邁克爾·斯賓塞(Michael Spence)教授分別給出了自己的看法。 趙曙明教授作主題演講 趙曙明教授在《從管理的基礎做起,組織、管理者與員工》的主題演講中提出,從管理學角度看,我們正處于以突發性、復雜性、模糊性、不確定性為主要特征的“烏卡時代”(VUCA)。如何應對“烏卡時代”的沖擊?他認為,可以全面審視組織變革、管理者角色、員工素養的內在聯系,對組織如何應對外部復雜環境提供借鑒和啟示。 在組織方面,他表示,結構變化頻繁的時代,只有不斷創新和發起變革的企業才能生存,無論是營利組織還是非營利組織,都需要重新認識組織、變革組織,主動適應外在環境的變化,學習全球應對復雜變化的管理策略和組織模式的有機系統,樹立長線思維、底線思維、紅線思維,處理好組織與社會穩定、危機利益與責任的關系,全面提升和優化組織的跨度、管理的韌度、學習的能力度、變革的強度和社會責任的厚度,特別是在加強組織管理和人員配置等方面。 在管理者角色方面,他提出,管理者角色是復雜環境下的關鍵要素。管理者需要掌握基本的價值觀,需要有管理能力和基層管理經驗,越是在復雜環境下,管理者尤其是高層領導者更要有大局意識、前瞻意識、風險意識,持續提高直面問題、解決問題和破解難題的能力。 在員工素養方面,他認為,員工素養是復雜環境下的根本保障。組織部門需要培養員工的知識、見識、膽識和共識,提升員工的高素質性、高積極性、高協作性、高自律性。形成“上下一心、協同發展”的工作合力,確保組織各項工作的有效落實和完成。 企業要做“長期主義者”,“量力經營”重視持續成長強化自身優勢 陳春花教授作主題演講 陳春花教授在《價值共生企業可持續發展》的主題演講中提出,在當今時代,企業要做“長期主義者”,“量力經營”重視持續成長強化自身優勢,基于這個目標僅僅依靠業務端的領先是不夠的,還要與環境共生,并且使命是向善利他。 她在演講中指出,疫情讓企業原有的經營成長方式不能持續,這是巨大的沖擊,但依然有企業把沖擊變成轉機,要實現轉機,企業要做到三點:首先,企業自身要好。第二,企業要有進化迭代的能力,致力于不可替代性。第三,企業要有很大的價值網絡和利益共同體。 企業要想實現持續發展,她認為有四個關鍵要素值得關注:責任型領導者、義利統一的價值觀、企業能力與社會需求協同、共生型組織。同時,她認為“領導力也要刷新”,員工會為喜歡而工作,領導者要創造更有靈魂、意義和成效的工作場所,與年輕人成為伙伴。 全球經濟重心轉向亞洲,中國是亞洲最重要經濟體 邁克爾·斯賓塞教授作主題演講 邁克爾·斯賓塞教授著重提到當前的三個趨勢:首先,是所有經濟體中都在進行的數字化變革;其次,是生物醫學迅猛發展;第三,是能源革命,其最終目的是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經濟。 針對全球經濟發展,他預測,今后20-30年,全球增長速度大約為每年3%。如果基于這樣的預測,全球碳排放需要如何進行減排?他測算說,今后30年中,每一年單位GDP的碳排放量要降低7%。這就意味著經濟真的需要一個非常大的變革。 他認為,各國現在也在尋找更平等、更具包容性的增長模式。整個全球經濟的重心正在往亞洲轉移,而亞洲當中,中國是最重要的經濟體。全球所面對的機遇和挑戰是共同的,遠遠大于分歧,非常需要國際攜手合作。
疫情挑戰企業管理,組織變革、管理者角色、員工素養需全面提升